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

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

九书院 >> 我掌华娱 >> 第102章 机会,稍纵即逝

第102章 机会,稍纵即逝 2/2

胡一飞记得,也就是从去年开始,一直要持续到2008年,中国电影票房的年增长率都将超过25%。然而在2002年之前的10年时间里,中国电影市场几乎已经萎缩到了崩溃的边缘,票房总额从80年代末的约30亿下跌到了2001年的不足9亿元。

所以很多人都把去年张一谋推出中国第一部“商业大片”《英雄》,当做是中国电影扭转命运的肇始。但事实上,1997年的《泰坦尼克号》到今天依然保持着中国电影放映的单片票房纪录——一个出色的产品无法成就一个出色的产业。

从去年2002年开始,中国电影才开始从“计划”制度进化到了院线制度,这才是中国电影业触底反弹的根本动力。

曾经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是“计划”色彩无比鲜明的统购统销,俗称“卖拷贝”。

有制片资格的是全国十多家电影制片厂,而发行则由中影公司独家垄断,统购包销。制片厂拍摄的电影,由中影独家收购。无论同期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是多少,中影收购价都保持一致(在八九十年代,收购价逐渐由七八十万上涨到最高峰的120万)。

然后中影将购入的影片按照一定的“收入留成”比例交由各地省一级电影公司安排放映,无论影片票房好坏,是赚是赔,都跟制片厂没有关系——尽管那个票价只是三五毛钱的年代也产生过《少林寺》《神秘的大佛》《******》等多部票房过亿的电影。

有时候人就是这么贱,外国的院线制度明明已经十分完善了,却视而不见。什么年代了,中国还在实行垄断分配的畸形发行方式。所谓“不打的疼了,不知道反省”,也就是这十年,中国电影跌入谷底,才不得不被迫改革。

上面终于一纸规定发了下来:“中国现有的所有影院,都必须加盟某一院线才能获得放映资格,而片方需要直接与院线洽谈票房分成……”

如此,属于中国的院线制才随之兴起,也才给了胡一飞这种人机会。

机会来了,稍纵即逝,胡一飞恰恰是擅长抓住机会的人。

他就像一只疯狗,现在一口咬住咯,立刻就死死不放嘴。

喜欢我掌华娱请大家收藏:(www.9shuyuan.org)我掌华娱九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我掌华娱最新章节 - 我掌华娱全文阅读 - 我掌华娱txt下载 - 老驴东来的全部小说 - 我掌华娱 九书院

猜你喜欢: 牧神记遮天惊悚乐园重生大时代之1993道君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诸界末日在线终宋启禀王爷,王妃她又穷疯了地球第一剑